购买事故车时,很多人关心“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?”这不仅关系维修成本,也关系用车安全。以下是事故车中维修频率最高的几个部位,建议在购车或保养时重点检查。
1. 车头部分(前杠、引擎盖、前大灯)
车头撞击是最常见事故类型,前防撞梁、发动机支架、大灯组极易损伤。建议检查大灯螺丝是否有拆装痕迹,引擎盖是否换过或喷漆不均。
2. 悬挂系统
受撞击影响的车辆,悬挂系统(减震器、下支臂、转向节)可能出现偏磨或变形,导致行驶跑偏、颠簸感增强。试车时注意转向手感和刹车表现。
3. 车架与纵梁结构
重度事故可能影响车架安全,虽然表面可修复,但焊点、纵梁变形可能存在隐患。建议找专业技师用测量仪器检查车身几何结构。
4. 安全系统(气囊、ABS、电子稳定系统)
一旦气囊弹出,维修费用高且部分车主可能不愿更换。购车时注意仪表盘是否有气囊灯亮,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。
5. 电路系统
事故后的电线、电控单元容易受损,造成后期小毛病不断,比如车窗不灵敏、灯光时好时坏等,需多加检测。
总结:事故车虽有性价比,但一定要清楚它的“老毛病”集中在哪,重点排查高发维修区域,才能做到买得值、用得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