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手车行业中,不少车商专门收购事故车,通过修复后再进行转售。很多人好奇,这种模式到底赚不赚钱?其实,车商通过低价收购事故车、控制维修成本,再以市场价售出,确实存在可观利润空间,但也并非稳赚不赔。
首先,事故车本身价格低。无论是轻微剐蹭,还是结构性损伤,事故车在市场上的收购价普遍低于同款正常车10%至50%,有的甚至更低。车商通过熟人渠道、拍卖平台或事故车交易网收购车源,价格优势明显。
其次,维修成本控制是关键。车商通常与修理厂有合作关系,工时费和配件成本大大低于市场价。有经验的车商还能自己判断哪些部位必须更换、哪些可以修复,从而进一步压缩成本。
修复后的车辆,通过“二手车整备”手段提升外观和驾驶体验,再发布到二手车平台或本地市场,就具备了市场竞争力。若买家不特别关注事故记录,这类车往往能以较好的价格成交。
当然,也存在风险。例如隐患修复不到位导致售后纠纷,或买家维权造成赔偿;再加上运输、整备、推广等费用,利润也可能被压缩。因此,赚钱的前提是车商具备良好的车况判断力与维修资源整合能力。
总之,车商经营事故车是有利润空间的,但也需要专业知识和规范操作,才能在这个“高收益、高风险”的赛道中站稳脚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