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事故车”是指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,车辆结构或性能受到一定程度损伤的机动车辆。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中,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又极具争议的术语。事故车的定义并不是绝对的,而是根据事故程度和损伤部位来区分,通常可分为轻微事故车、结构性事故车和重大事故车。
一、事故车的定义分类:
轻微事故车
这类车辆只涉及外观部件的损伤,如轻微刮擦、保险杠凹陷、车灯破损等,不影响车辆结构和行驶安全。经过修复后通常对驾驶无实质影响。结构性事故车
指车辆发生事故后导致车身主要结构部位(如A柱、B柱、纵梁、车顶横梁、底盘等)出现变形或更换。这类损伤即便修复,对车辆安全性、抗撞击能力会有较大影响。重大事故车
车辆因严重事故造成车架损伤、发动机变形、气囊爆出、多部位结构受损等,甚至可能涉及报废标准。这类车辆即使维修,也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。
二、事故车的法律或行业定义:
目前我国对“事故车”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法律定义,但保险公司和车商行业通常以“是否结构受损”为重要判定依据。此外,车辆是否出险、是否进行过理赔记录,也是判断的重要辅助指标。
三、如何识别事故车:
通过VIN码查询车辆维修与出险记录;
查看车辆维修记录和4S店保养记录;
检查车身焊接点、螺丝拆卸痕迹;
查阅是否有气囊弹出、结构变形等痕迹;
找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事故车检测鉴定。
总结来说,“事故车”并非一概而论,要结合事故性质、受损部位及修复情况综合判断。在二手车交易中,了解并辨别事故车,是保障购车权益的第一步。